1) 界面范圍:污水處理站進出口范圍外1.0m處。
2) 污水工程的工藝流程,工藝設備選型,工藝設備的結構布置。 3) 污水處理電氣控制。
4) 污水處理工程設備的施工、安裝、調試等工作。
5) 污水工程的動力配線,由業主將主電源引至污水工程的配電控制箱,配電分配箱至
各電器使用點將由我公司負責。
處理工藝的選擇
3.1污水水量與水質的情況分析 3.2選擇思路
根據上述進出水水量和水質的情況,我方考慮污水處理工藝依照如下思路: 1、總體思路采用成熟可靠的“A2O+生物膜過濾”等以生化為主的處理工藝; 2、工藝流程簡捷、工程造價低、運行經濟、便于管理。
3.3*方案
3.3.1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生活污水從各排水單元經化糞池進入格柵井,格柵井內采用人工格柵,柵渣定期消毒,外運到固廢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經格柵自流至隔油調節池中,隔油調節池的作用是利用油與水的比重差異,分離去除污水中顆粒較大的懸浮油。同時減少水量和水質變動對廢水處理工藝過程的影響,均和水質、存盈補缺使后續處理單元在運行期間內能得到均衡的水量和穩定的水質。
隔油調節池中的污水由潛水泵提升進入A2O前置M-D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中,該設備分為四個部分:沉淀池、厭氧池、缺氧池、接觸氧化池、MBR池、消毒池、清水池。
首先污水進入生物反應器,隨后污水進入厭氧池,利用厭氧菌的作用,使污水進入水解酸化階段,使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顯著提高,而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攝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質才可直接進入細胞內,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質首先要通過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進入微生物體內代謝。
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進入缺氧池,通過兼性菌釋放磷,水自流入生物接觸氧化池,池中布滿填料,該填料可供微生物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經過曝氣生物膜更新速度快,耐高負荷沖擊、COD、BOD去除率高。同時吸收大量的磷。
生物接觸氧化池出水進入MBR池中,以膜組件取代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提高生物處理有機負荷,從而減少污水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并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內之膜分離設備截留槽內的活性污泥與大分子有機物。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內活性污泥(MLSS)濃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齡(SRT)可延長至50-100天。大大減少了剩余污泥的產生,污泥減量率能達到60%。通過在MBR池中增設污泥回流泵,使污泥回流到生物反應器中,加速細胞溶解,生物體中的有機碳作為微生物的底物并重復轉化為CO2和生物體。zui高可達到污泥減量85%。
MBR池污水由泵抽吸進入消毒池,通過電解二氧化氯發生器產生消毒劑,消毒后排入清水池待用。處理后的凈水可沖廁或綠化使用。
本系統污泥產生量極少,每年只需用罐車抽吸一次,外運堆肥即可。